诺奖解析|美国斯坦福大学师徒分享经济学诺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2日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与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们对拍卖理论(auction theory)的改善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
诺奖官方认为,两位经济学家不仅阐明了“拍卖”的运作方式以及竞标者的行为逻辑,还通过理论创新发明了全新拍卖形式,以适用于诸如无线电频谱等难以用传统方式出售的商品与服务。
两位经济学家目前都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保罗·米尔格罗姆,现年72岁,他是博弈论专家,尤其擅长拍卖理论和定价策略,自1987年起担任斯坦福大学雪莱和伦纳德·伊利人文和科学院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威尔逊,现年83岁,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博弈论专家,从1980年代起,威尔逊对于拍卖机制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成为电信、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的拍卖与竞标机制设计的权威学者。
1993年,威尔逊的价格机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非线性定价》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费率设计和电信、交通和能源等公用事业相关主题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罗伯特·威尔逊是保罗·米尔格罗姆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论文导师。威尔逊诺奖颁奖现场的连线采访中表示,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对于拍卖行为产生很大改变,随着更多用于金融交易工具的产生,意味着拍卖理论方面有了更大的研究空间。
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彼得·弗雷德里克森(Peter Fredriksson)表示,“今年的经济学获奖者从基础理论开始,并将其结果应用于实践之中,目前这些应用已经遍及全球。他们的发现对社会大有裨益。”
“拍卖”这种起源于古罗马的交易形式在当今世界应用极为广泛,当听到“拍卖”这一词汇时可能会率先想到高价艺术品和古董的竞拍,但当下“拍卖”这种形式已经与很多社会公共服务密不可分。如欧美国家个人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取决于电信运营商通过频谱拍卖获得的无线电频率,欧盟则通过拍卖排放配额来减缓全球变暖。
“拍卖”可以分为英式拍卖和荷式拍卖,前者为增价拍卖,叫价不断上升,直到只剩下一个竞标者为止;后者则为减价拍卖,拍卖人先从很高价开始叫,然后依次减价,直到有人愿意接受为止。此外,“拍卖”还可以分为公开叫价与秘密投标。问题是,用这些拍卖方式能否有效地配置资源?对卖方而言,哪种拍卖机制能取得最大收益?本次诺奖经济学奖得主研究的正是上述问题。
“拍卖”之所以难以分析的原因是竞标者的“最佳策略”取决于他/她认为其他竞标者会如何出价,这是一个博弈论问题。罗伯特·威尔逊提出了“共同价值”(common value)的概念,该竞拍标的的价值对所有竞买人而言都是相同的(如油田储油量),但在拍卖时无人能确切地知道这一共同价值,只能根据各自掌握的不同私人信息(如地质勘探等)对其进行估算。
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所谓“赢家诅咒”(the winner's curse)的现象,即最后成功竞标人的出价可能是高于其他竞标者的估价的,因为可能会最终蒙受损失。相对于竞拍中的“共同价值”,还存在所谓“私人价值”(private value),即竞拍者心中对拍卖商品有自己的主观定价,如“与诺奖得主共进午餐”这种拍卖物,每个竞拍者心中的价格是不同的。保罗·米尔格罗姆的研究认为,大多数拍卖中,“共同价值”与“私人价值”共存,他发现当竞标者们在出价过程中了解彼此的估计价值时,卖方会获得更高的收益预期。
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师徒二人不仅致力于改善拍卖理论,他们还为无法使用现有拍卖模式的复杂情况发明了新的更好的拍卖模式。他们最著名的贡献就是,在1994年,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设计了无线电频谱许可证的全新拍卖方式——“多轮同步加价拍卖”(Simultaneous Multiple Round Auction,SMRA)。此后世界各国许开始纷纷效仿其拍卖方式。
无线电频谱许可证市场的特点是每个潜在竞拍者对许可证的需求不同,一份许可证对某个竞拍者的价值是不确定的。此时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设计拍卖形式以实现无线电频谱许可证最有效分配,并最大程度的惠及纳税人?
所谓“同步加价拍卖”,是指在每轮拍卖中,竞拍者为自己想要购买的一个或多个频谱分别报价,报价是保密而不公开的。每轮报价结束时,只公布每个频谱的最高报价,并基于此确定下轮拍卖中每个频谱的起始价。下一轮拍卖开始后,上轮拍卖的最高报价仍然保留,直到被更新的最高报价所取代。如果没有新的更高的报价出现,拍卖结束。
文章来源:《CT理论与应用研究》 网址: http://www.ctllyyyyj.cn/zonghexinwen/2020/1014/383.html